北海道黃楊種植后需要小心管理。那么,種植后有哪些注意事項呢?一起來看看吧。
1、適量澆水
澆水是保證移栽苗成活的關鍵措施,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,春季干旱少雨,蒸發量大。如果供水不足,幼苗的成活率會受到嚴重影響。種完苗后,每隔4~6排可以培土,便于澆水。要求播種后24h內澆水,再一次每3~5澆一次,第三次每5~7澆一次。澆水三次后,根據天氣和苗木情況決定是否澆水和何時澆水。在對北海道黃楊澆水時,水量應適中,不能過大或過小。水量過大,土壤會變軟,容易導致幼苗倒伏;水量太少,影響生存。
2、耕作、除草
栽培除草是苗木管理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。中耕和除草是兩個概念,但是可以結合。北海道黃楊一般在雨后或灌水后進行中耕除草。土壤濕潤了,用根把草拔出來,松土效果也不錯。幼苗剛種下不久,大部分土壤表面暴露在空氣中,不僅使土壤干燥,還容易產生雜草。在此期間,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,促進幼苗根系發育。一般育苗時要稍微靠近根部栽培,株間行距要深一些,一般在3~5 cm。雨季栽培可以防止幼苗因促使氣體交換和水汽蒸發而淹水。
3、適當追肥
新移植的北海道黃楊幼苗應在早期施肥,但肥料濃度不應太高,以避免燃燒新根。在幼苗的快速生長期,每月至少增加一次施肥量和施肥頻率,尿素可作為追肥氮肥,分為干施和濕施兩種方法。干施可撒播,干施撒播是將化肥均勻地撒在秧苗間的土壤上,然后用淺淺的鋤頭覆蓋土壤1~2次;要在成排秧苗之間開溝,一般離秧苗根部15~20 cm,向溝里施化肥,然后覆土。開溝時要注意根系分布層的開溝深度,以利于幼苗對肥料的吸收。濕施是將肥料溶解在水中,撒在苗床上或行間。涂抹后需要再澆水,以免燙傷。氮肥的施用應在春季和夏季進行,在秋季末用氮肥不應晚于“秋初”,以防止幼苗過度生長,降低北海道黃楊幼苗的越冬能力。
4、整形修剪
一般在樹木生長的夏秋季進行整形修剪。修剪后,剪下的枝條仍可用于扦插繁殖。整形一般是針對幼樹,修剪是針對大樹(或幼苗)。苗期修剪對今后的樹體和姿態有重要意義。北海道黃楊樹苗一般都有明顯的樹干,側枝多生在樹的中下部。修剪時一般不采用截斷,以保持樹干,保持頂端的生長趨勢,從而為以后樹木的挺拔生長創造條件。
今天,小編在這里介紹了關于北海道黃楊的內容。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,請隨時咨詢我們。
小編:Lyn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