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鞭草娘家在歐洲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。高30~120厘米。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,形似鞭子,故名。夏秋間開淡紫色唇形花。大部分生長在原野,在華東、華南、西南大部分地區都能見到。
【各家論述】
1.《本草經疏》:馬鞭草,本是涼血破血之藥。血熱之極,兼之濕熱,故血污濁而成瘡,且有蟲也。血涼熱解,污濁者破而行之,靡不瘥矣。陳藏器謂其破血殺蟲,亦此意耳。
2.《別錄》:主下部NI瘡。
3.《本草拾遺》:主癥癖血癖,久瘧,破血。馬鞭草作煎如糖,酒服。
4.《日華子本草》:通月經,治婦人血氣肚脹,月候不勻。
5.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治金瘡,行血,活血。
6.《綱目》:搗涂癰腫及蠼螋尿瘡,男子陰腫。
7.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活血通經。能去膿毒,洗痔瘡毒,退上部火,理跌打。
8.《分類草藥性》:去小便血淋腫痛。
9.《天寶本草》:利小便,平肝瀉火。治赤瘡,火眼。
10.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馬鞭草根用于赤白痢疾,慢性瘧疾,水腫,膨脹等。并有瀉下作用。
小編:lena